在线成语词典

     成语接龙   看图猜成语   成语故事   申请收录

在线成语大词典提供成语6万多条,且不断增加和修订中,是目前收录最多的在线成语大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定型的固定短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成语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在线成语大词典容量大、查询方便。可以发挥电脑与人脑相配合的搜索技巧,快速检索出需要的成语。并提供趣味的成语故事、成语游戏等,可帮助使用者提高成语水平,是查询和学习成语的首选。


成语推荐 凤靡鸾吪 按图索骥 分风劈流 同心一意 茶余饭饱 寒花晚节 养痈贻患 
保境息民 
截长补短 
一代风流 
无幽不烛 
无噍类矣 
割肉补疮 
出口入耳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贱买贵卖 
萤窗雪案 
有无相通 
迥不犹人 
行古志今 
呷醋节帅 
翻翻覆覆 
欲罢不能 
反本还原 
断袖余桃 
畴咨之忧 
奇门遁甲 
怜我怜卿 
截发留宾 
身首异地 
重熙累洽 
跌家打事 
血流成河 
假公济私 
嘒管行车 
三日入厨 
嗛嗛之德 
东作西成 
胡荼辣国 
逐影随波 
舜日尧年 
敦默寡言 
于心无愧 
恶言不入于耳 
居轴处中 
可喜可愕 
黑古隆咚 
君子之过 
操身行世 
枯燥乏味 
破肝糜胃 
推诚相信 
陶侃之意 
鬼头魔眼 
醋海翻波 
梦中説梦 
知音谙吕 
有始有终 
有则改之 
临危下石 
开华结果 
至死靡他 
人间重晚晴 
天造草昧 
闲情逸志 
将无做有 
良知良能 
鼎湖龙去 
卓荦不羁 
窃窃私议 
春宵一刻 
食辨劳薪 
神色自如 
虹霓吐颖 
木朽蛀生 
屈艳班香 
翘蹄捻脚 
老实巴交 
不测之渊 
苫眼铺眉 
东岳大帝 
平等互利 
齐大非偶 
骄生惯养 
不辞辛苦 
拙手钝脚 
吃喝拉撒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白水素女 
少安勿躁 
进贤进能 
假意撇清 
绝世无伦 
咬字眼儿 
胸中无数 
糊涂账 
明信公子 
蜀贾卖药 
刻意经营 
驽蹇之乘 
穷通皆命 
吞声忍泣 
遗貌取神 
外慕徙业 
暴内陵外 
细微末节 
降尊纡贵 
伯仁由我而死 
河涸海乾 
伏阁受读 
天转地转 
寅吃卯粮 
迟疑不决 
乱真不辨 
瞽言刍议 
初唐四杰 
惜客好义 
凄入肝脾 
冰天雪窑 
袪衣受业 
纡朱曳紫 
大兴土木 
聚精会神 
自产自销 
一还一报 
南鹞北鹰 
折桂攀蟾 
箇中人家 
里里外外 
李下无蹊径 
卓诡不伦 
点金乏术 
养威蓄鋭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寄人檐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势如水火 
名标青史 
九尾狐狸 
适心娱目 
临患忘利 
公共交通 
乐山爱水 
躬逢盛事 
远虑深谋 
单相思 
月异日新 
孤恩负义 
赴蹈汤火 
伏虎降龙 
驽骥同辕 
曳兵弃甲 
人命关天 
声誉十倍 
积谷防饥 
汝成人耶 
云奔雨骤 
伏而咶天 
分身无术 
十磨九难 
广众大庭 
推推搡搡 
和事老 
造谤生事 
分居异劈 
小家子相 
条脩叶贯 
强干弱枝 
以铢称镒 
云谲波诡 
七品黄堂 
通无共有 
徒有虚名 
众望攸归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窃窃私私 
此事体大 
慨然应允 
明德惟馨 
舍近谋远 
中山狼 
一无所有 
披发缨冠 
寸金难买寸光阴 
亡国之余 
雕玉双联 
耀祖光宗 
躬行实践 
涤秽布新 
过府冲州 
家大业大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恬淡无为 
三瓦两舍 
反老成童 
八塼学士 
蛆心搅肚 
倒戢干戈 
磐石之安 
讨恶剪暴 
花残月缺 
兴利除害 
引短推长 
三保太监 
破壳而出 
比肩而立 
飞鹰走马 
天工人代 
长江天险 
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斗媚争妍 
伊藤博文 
琴瑟之好 
老生常谈 
如见肺肝 
连里竟街 
一树百获 
无根无绊 
临水登山 
哀感顽艳 
未雨绸缪 
拏云握雾 
一介儒生 
以解倒悬 
鹊巢鸠佔 
十六才子 
虑不及远 
似醉如痴 
星月皎洁 
自毁长城 
浇风薄俗 
带砺山河 
鹤算龟龄 
佣中佼佼 
半身不遂 
称王称霸 
骗吃混喝 
悠游自得 
毁家纾国 
狐兔之悲 
神差鬼使 
混说白道 
针芥之合 
一问一临 
高城深池 
短衣匹马 
金漆饭桶 
醉吟先生 
大得人心 
有案可稽 
势穷力极 
神霄绛阙 
规圜矩方 
鱼馁肉败 
奇冤极枉 
雾里看花 
万物殷富 
断恶修善 
辞趣翩翩 
知尽能索 
泼寒胡戏 
千里鹅毛 
蝮螫解腕 
三影郎中 
老子天下第一 
鬻官卖爵 
燕巢幙上 
美奂美轮 
节衣素食 
拔帜易帜 
末尾三稍 
活蹦活跳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点滴归公 
争斤论两 
纲纪废弛 
排除异己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愤发有为 
不知其详 
公忠体国 
鸾凤分飞 
金闺国士 
旁摇阴煽 
耳热眼跳 
燕子衔食 
中流一壶 
朝干夕惕 
只骑不反 
披星带月 
东征西讨 
河倾月落 
木形灰心 
一波万波 
知章知微 
规重矩叠 
七贫七富 
禾黍之伤 
知时识务 
请从隗始 
遗闻逸事 
布颿无恙 
一锤定音 
昼锦荣归 
装傻充愣 
锐挫气索 
虎视鹰瞵 
批鳞请剑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骈首就僇 
虎质羊皮 
非我族类 
银屏金屋 
病国殃民 
三百瓮虀 
轻举妄动 
千思万想 
十二晚峰 
捕影拿风 
炒炒闹闹 
胸中怀刀 
心口如一 
乘肥衣轻 
兴微继绝 
虾忙蟹乱 
奸臣当道 
抃风儛润 
佳人薄命 
咸与惟新 
百死一生 
雁默先烹 
忧公忘私 
好勇斗狠 
厕身其间 
杜绝后患 
乘舆播迁 
日中为市 
袭凡蹈故 
绵绵不息 
荡气回肠 
溘然而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反经合道 
毫毛斧柯 
高而富球 
呵佛骂祖 
秤不离砣 
洗垢寻痕 
旗开马到 
月夕花朝 
东挪西辏 
驹留空谷 
年盛气强 
东逃西窜 
入门杖子 
萦带爲垣 
扞格不通 
猿啼鹤怨 
飞刍挽粮 
狗吠不惊 
鱼目间珠 
讽一劝百 
傍观者清 
拆东补西 
腾声飞实 
赐紫樱桃 
苍黄翻复 
少不更事 
改名换姓 
黄花晚节 
一柱承天 
牵四挂五 
黄白之术 
速禄飒拉 
心满意得 
秀出班行 
山重水复 
兴灭举废 
抚掌击节 
西落鬼戎 
海翁失鸥 
砺兵秣马 
灵蛇之珠 
泓峥萧瑟 
退傅挥金 
一路顺风 
深思苦索 
悦人耳目 
浑然自成 
風情月債 
假阶救火 
使贪使愚 
折长补短 
无事不登三宝殿 
相辅相成 
井蛙醯鸡 
不堪入耳 
祝孝嘏慈 
严师出高徒 
个中人家 
上清童子 
日不移晷 
功烈震主 
耳目喉舌 
噬脐莫及 
腹心内烂 
混水摸鱼 
风流才子 
全无心肝 
珊珊来迟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声名狼籍 
鹤长凫短 
甘拜下风 
望岫息心 
疾如风,徐如林 
北去南来 
三求四告 
不丰不俭 
楚楚可爱 
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侯门似海 
水火不避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驹齿未落 
有张没智 
削职为民 
不舞之鹤 
孤经绝句 
川壅必溃 
临敌卖阵 
众望所积 
指通豫南 
西窗翦烛 
砥砺名节 
率土宅心 
挢抂过正 
蚤出夜入 
瑶林玉树 
湖光山色 
额首称庆 
雪爪鸿泥 
波波劫劫 
付之流水 
革刚则裂 
疑惑不解 
放心托胆 
廉隅细谨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省役薄赋 
坐冷房子 
认影爲头 
横眉冷眼 
询訏之乐 
一席之地 
日转千阶 
地负海涵 
雨露之恩 
不敢旁骛 
悲悲切切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弃之度外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蛙蟆胜负 
铜盘奁子 
德隆望尊 
笔下超生 
寡凫单鹄 
东猜西揣 
饰怪装奇 
傍观冷眼 
恐后争先 
飘风过耳 
打家劫盗 
風雨連牀 
暗牖空梁 
仙姿佚貌 
子曰诗云 
死里逃生 
集苑集枯 
陆凯贵盛 
垂世不朽 
相顾失色 
桎辖之桎 
鱼沉鴈落 
漫天遍地 
鼻青眼乌 
淹淹沉沉 
超乎寻常 
众口烁金 
黄屋将军 
一锅端 
末俗流弊 
驱鹊营桥 
三家村 
丢心落肠 
束肩敛息 
云行雨洽 
竖子不足与谋 
根结盘固 
粗具梗概 
公平正直 
天下大治 
独出己见 
敬布腹心 
人心如镜 
功德圆满 
佳兵不祥 
惜孤念寡 
一夫之用 
淫辞邪说 
金铛大畹 
改恶从善 
野性难训 
击排冒没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瞑思苦想 
百中百发 
吞声忍恨 
稽首再拜 
因材施教 
天人三策 
将本求财 
丝丝入扣 
宽大为怀 
后天失调 
宫移羽换 
風流瀟灑 
足音跫然 
十旬四职 
诡形奇制 
体察民情 
松头日脑 
飞土逐网 
文深之柱 
骄兵悍将 
蛇虫百脚 
连闼洞房 
乐昌之镜 
咽苦吞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朽木不雕,粪墙不圬 
忍俊不住 
求备一人 
九转功成 
九十其仪 
击鉢催诗 
吞牛之气 
撞头磕脑 
涎眉邓眼 
彰徨不定 
毛举糠秕 
浪迹萍踪 
体物缘情 
坚甲厉兵 
非常之谋 
没偏没向 
乘高决水 
学贵有恒 
孤鸾舞镜 
箫心剑态 
青州从事 
一马不跨双鞍 
依希犹记 
扩大会议 
没头没尾 
人千人万 
嘴乌目吐 
穷年没世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高掌远跖 
帽儿光光 
相继而至 
作茧自缚 
雏鹰展翅 
诱掖奬劝 
刁风弄月 
梦往神游 
原来如此 
行成功满 
公道自在人心 
一串骊珠 
漏虀搭菜 
噎噎咽咽 
三言二语 
瞒天过海 
一长二短 
套言不陈 
步履维艰 
东挦西撦 
泥鳅狗子 
穷寇勿迫 
女中丈夫 
发摘奸隐 
捻着鼻子 
草头天子 
安分守常 
大度豁达 
枉尺直寻 
生财之道 
自误误人 
戎王使者 
正颜厉色 
首尾相衞 
搜索肾胃 
廉能清正 
推诚置腹 
揣合逢迎 
困知勉行 
凭山负海 
钟鼎人家 
轮焉奂焉 
歪打正着 
涓滴不漏 
以刑致刑 
胆丧魂消 
严陈以待 
永无宁日 
腹有鳞甲 
策马飞舆 
栽花先生 
无官一身轻 
无言可对 
敲山震虎 
望风而靡 
直言无隐 
游目骋怀 
燕歌赵舞 
奋臂一呼 
不失圭撮 
启宠纳侮 
宰鷄教猴 
麤袍粝食 
指鹿作马 
商彝夏鼎 
银花火树 
闲言长语 
恨相知晚 
移山跨海 
末由也已 
共相标榜 
愧不敢当 
眼红颈赤 
料事如神 
手援天下 
先难后获 
情重姜肱 
跌跌铳铳 
龙韬豹略 
山肴野蔌 
韬戈偃武 
天下为公 
穷形极相 
狗行狼心 
大吆小喝 
谁是谁非 
钩弋夫人 
神谟庙筭 
拖拖沓沓 
抓腮挖耳 
乱头粗服 
千金之体 
宠辱无惊 
义切中抱 
善败由己 
经纶济世 
材疏志大 
村房道店 
罗裙包土 
纵情酒色 
引以为耻 
油光水滑 
惊惶万状 
青衣小帽 
就地正法 
怨旷思归 
摧锋陷坚 
久安长治 
蛛丝虫迹 
挈泰山以超江河 
三令五申 
得意不宜再往 
纵横四海 
舍命不舍财 
悒悒不乐 
肩摩毂击 
依阿无心 
剪发待宾 
饰非掩丑 
遥遥在望 
狐踪兔穴 
无伤大体 
敬老慈少 
寝食俱废 
扶摇万里 
欲盖而彰 
负气仗义 
千难万险 
不主故常 
刳心雕肾 
千回百折 
临水楼台 
仰屋著书 
披霄决汉 
三迁之教 

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
一、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2、秦朝

秦朝灭亡六国,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所以杜牧的《阿旁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烃娥、容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烃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俸;容华视真二千石俸;美人视比二千石俸;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
(1)南朝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三、隋唐时期

1、 隋

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为“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四、宋辽金元时期

1、宋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2、辽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
3、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4、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五、明清时期

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们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成语词典(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IE11内核的360等浏览器)   鲁ICP备20016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