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成语词典

    

成语接龙

      成语故事   申请收录

在线成语大词典提供成语6万多条,且不断增加和修订中,是目前收录最多的在线成语大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定型的固定短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成语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在线成语大词典容量大、查询方便。可以发挥电脑与人脑相配合的搜索技巧,快速检索出需要的成语。并提供趣味的成语故事、成语游戏等,可帮助使用者提高成语水平,是查询和学习成语的首选。


成语推荐 扫地无遗 扪虱而言 没眉没眼 无所容心 爱民恤物 千载奇遇 汪洋自恣 

相关资料
北宋五子简介

北宋五子

  北宋易学,流派丛生,新义迭呈。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他们既是著名的哲学家,又是著名的易学家。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建书堂于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命名濂溪书堂,故后人又称濂溪先生。曾官郴州郴县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神宗熙宁六年病故,赐谥元公,追封汝南伯。
  周敦颐学说根植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以此来解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就为宋明道学家解易之先驱,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唐韩愈《原道》,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无极图》改变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太极图》,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通书》的基本思想则是把儒家《中庸》中“诚”的思想融入易学之中,将《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中的理学与哲学问题纳入到易学的体系之中,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后人编有《周元公集》,存诗28首,赋1篇,文4篇,代表作为《爱莲说》。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随父邵古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布衣疏食,刻苦为学,师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后出游河、汾、淮、汉,居洛阳30年,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数诏不仕,司马光、富弼等为其买地筑宅,名“安乐窝”或“长生洞”,卒谥康节。
  邵雍根据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之说,将他创制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分别定之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在其文王八卦图中,又分为文王八卦次序图和文王八卦方位图两种,此两种图式,亦均载人朱熹的《周易本义》中。以图解易是整个宋易的一大特征。邵雍即为此中之中坚。邵雍的先天图,蔚为大观,他根据自己的《先天图说》,按象数的“顺”“逆’推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认为一切事物“以类推之,从可知矣”,从而开创了北宋易学中的先天象数学。
  与此同时,邵雍也是理学诗的倡导者,朱熹曾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他是“北宋五子”中最喜欢写诗而且流传作品最多的理学家,也是对后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
  著有《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包括《观物内篇》、《观物外篇》、《渔樵问对》和《无名公传》。《内篇》为邵雍之作,《外篇》是其弟子之记述,类似语录。另有诗集《击壤集》。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嘉祐二年(1057)进士登第,初任祁州司法参军,历云岩(今陕西宜川)令。熙宁二年(1069)经吕公著举荐,为崇文院校书,后以病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熙宁十年(1077)受吕大防之荐,同知太常礼院。不久以病归,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他沿用《论语》中“两端”一词来表达事物内部矛盾性质,认为气分阴阳两端,即事物都有对立着的两端,两端的矛盾斗争形成宇宙间事物的运动,称矛盾运动为“参”,这就是张载的“两端一参”论。张载是关学大师,一生的主要精力都花费在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上,于文学创作并不十分用力,故作诗不多,现仅存16首。
  张载的著作主要有《正蒙》、《西铭》、《易说》、《经学理窟》等,后人编入《张子全书》。中华书局于1978年出版《张载集》。


  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伯淳,洛阳(今属河南)人,人称明道先生。曾任鄠县、上元县主簿,宋神宗时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程颐(1033—1107)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崇政殿说书,曾为哲宗老师,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被贬官流放。晚年又回洛阳讲学,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达三十余年。二人曾学于周敦颐,同为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
  在哲学领域内,二程把“理”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以此确立了理之一元论的本体论,构成了理学派。然而二程在对“理”的理解上,又有很大差异。程颢认为,“理”是存在于人的心中,“心是理,理是心”,他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把心中的“理”作为其主宰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物一体”的命题。程颢将易学的原理引向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成为心学派解易的先驱,并为陆九渊和杨简等人所继承。程颐之易学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易学哲学专著《伊川易传》中,他将“理”作为其易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随时变易以从道”和“易周尽万物之理”的命题,把《易》视为是讲事物变化之规律,规范人们行为的一部典籍。程颢对心和理不予区分,程颐则将心和理加以区别。后来,在道学的发展里程中,程颢的思想逐渐演变为心学,而程颐的思想则成为理学。二程之易学,可以统称为北宋理学派之代表,在易学史上,继王弼之后把义理学派易学推向了又一个高峰。特别是程颐,他的易学最终成为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程颢与程颐的学说后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著有《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将二人著作合编为《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校勘出版《二程集》。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成语词典 新华字典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以上内核的360等浏览器) 鲁ICP备20016477号